1937年7月7日,日本帝國主義者以制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,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。7月7日夜,日軍一部在盧溝橋附近借“軍事演習”之名,向中國駐軍尋釁,并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,要求進入宛平縣城(今盧溝橋鄉)搜查。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絕。當交涉還在進行時,日軍即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駐軍發動攻擊,并炮轟宛平縣城。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一部奮起抵抗。盧溝橋事變(又稱七七事變)標志著全國抗戰的開始。
在7月7日試鳴防空警報定,是為了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這個沉重的日子,提醒市民要勿忘國恥、振興中華,警醒世人居安思危。
國家目前統一規定的城市人民防空音響警報信號有預先警報信號、空襲警報信號、解除警報信號三種:
“預先警報信號”鳴36秒,停24秒,反復3遍為一個周期,時間3分鐘,它的特點是“長間隔”。
“空襲警報信號”鳴6秒,停6秒,反復15遍為一個周期,時間3分鐘,它的特點是“短間隔”。
“解除警報信號”連續鳴放一長聲,時間3分鐘,它的特點是“無間隔”。
石家莊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,預先警報信號響的時候,就意味著空襲即將到來,敵機要進入我們的空襲圈,在這個時間段內要離開居住場所,向疏散隱蔽地域或者空曠地帶去疏散;第二信號是空襲警報,這個響起以后大家就要馬上進入防空洞、防空掩體,或者就近找一些掩體保護自己;當聽到解除警報響起的時候,大家可以在隱蔽狀態解除了,可以正常的生產生活了。
據了解,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,平時用于抗災救災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的災情預報和緊急報知,戰時用于人民防空,是各級人民政府實施人民防空指揮,組織人員疏散的基本手段,是在城市受到空襲威脅時鳴響的提醒人們防空的警報。一般防空警報設備都設置在城市的建筑物樓頂,由武裝部門或街道、企事業單位的保衛部門管理。
戰爭烽火已經煙消云散,但歷史教訓卻記憶猶新。警報頻頻響起,雖然不再是當年戰爭發生的警示,但卻是和平年代留給人們的深深思考,感懷抗戰英烈的業績,銘記歷史,珍惜生活,不忘初心,繼續前進。
作為每一個中國人,都不應該忘記這一段歷史,都應該為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奮勇前進努力奮斗!